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怎么算的呢?

奥普乐农业2025-09-17 20:2374 阅读18 赞

一、什么是农学效率

综述:农学效率是指某种农资肥料的利用率,农学效率=产量/施量,用这个算式来表现出效率量。农学:农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 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

二、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内容简介

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研究作物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利用机制。氮高效基因型差异:揭示不同作物品种的氮高效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遗传机制。氮肥施用策略:区域和作物层面策略:提出总量控制和点状测试技术等氮肥施用策略。氮肥去向与用量关系:详细分析氮肥去向与用量的关系,强调化学氮肥的农学效果和环境影响。环境氮素循...

三、...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团队揭示主要作物下合成氮肥的碳足迹

提高氮农学效率(三种作物的平均目标为6%)和制造技术;减少粮食损失;全球转向健康饮食。通过实施这些战略,到2100年可以将碳排放减少到5.6 Gt CO2 eq.,从而显著降低氮肥使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首次对主要粮食作物施用氮肥造成的碳足迹进行了全球量化分析,为理解氮肥使用对气候变化的...

定期施肥对冬小麦有何影响

氮吸收量及利用率等计算方法如下:N累积吸收量(kg•hm-2)=[干物质积累量(kg•hm-2)×各器官中全氮质量分数(g•kg-1)]/1000;氮肥吸收利用率=(施氮肥区作物氮素累积量─空白区氮素累积量)/施用氮肥总氮量×100%;氮肥生理利用率(/kgN)=(施氮肥区产量─空白区产量)/(施氮肥...

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内容介绍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挥发与利用:探讨了植物如何吸收、利用和挥发氮素。作物基因型对氮素的反应:分析了不同作物品种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植物对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营养特性:详细描述了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偏好和利用效率。旱地土壤氮素管理策略:氮素与环境、水氮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氮素管理对土壤环境、...

亚麻吸氮规律是怎样的?

40%;施氮比施磷平均提高18.23个百分点。茎中提高了7.04%~41.99%;施氮比施磷平均提高24.22个百分点。叶中GS活性平均提高了9.57%~55.84%;施氮比施磷平均提高33.37个百分点。茎中提高了10.88%~46.01%;施氮比施磷平均提高24.32个百分点。说明对NR和GS活性起主要作用的是氮、其次是磷。

穗肥的解释穗肥的解释是什么

适当施粒肥;根据实际情况,根外追肥。3、穗肥在不同时期施用其效果有显著差异。4、如齐穗期施适量穗肥,以改善叶片‘同化作用,提高籽粒充实程度,增产潜力可进二步发挥。5、氮肥当季利用效率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产量有更好的对应关系。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穗肥的详细信息 ...

大颗粒尿素的优点、应用效果及市场前景

大颗粒尿素的应用效果:国际肥料发展中心通过对热带亚热带水稻大量田间试验,系统总结认为大颗粒尿素作为水稻的底肥,深施具有显著的农学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认为水稻田大颗粒尿素深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原因是其矿质氮的释放速度减慢,降低了反硝化的发生。其中,不少试验...

施肥时间及肥种

作物只能在苗期从表层土壤中吸取磷肥,根系伸长以后就难以吸收利用。深施,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也能得到较多的磷肥,从而促进根系发育,充分发挥增产效益。西北农学院士肥组试验, 30斤磷肥深施在5~6寸土层内,每斤磷肥增产小麦6.7斤;浅施在表层内,仅增产3.13斤。 铵态氮肥,尤其是碳酸氢核和氨水,容易挥发损失,更应...

于振文个人简介

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他针对我国小麦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如氮肥过量和利用效率低,研究并创建了优化施肥和灌溉策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这一成果在黄淮海麦区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优质小麦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也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于振文教授的成就显著...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