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发病规律

奥普乐农业2025-09-15 00:2717 阅读23 赞

1、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1.土壤缺钾型因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钾的需要而发病。此类型多发生在浅薄沙土田、漏水田和红、黄壤水田。常在水稻栽后十几天开始发病,初期稻株叶色略呈深绿,叶片狭长而软,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根毛少且易脱落。

2、水稻秧苗疯长、不分蘖,这是什么病害?如何防治?

④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用火烧。⑤育秧田用水稻吨田宝浸种或苗期叶面喷施。(2)水稻赤枯病。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1~2成。

3、麦类赤霉病发病规律

10. 抽穗到灌浆期间,雨量大、湿度高时,病害往往加重;反之,病害较轻。11. 赤霉病的流行是由感病生育期内一定数量的病菌与适宜的气候条件相配合的结果。12. 栽培条件也会影响病害发生,如低洼、排水不良、湿度高的麦田更易发病。13. 氮肥过量使用导致抽穗和成熟期推迟,也延长了易感期,应合理施肥。

麦类赤霉病发病规律

4、松赤枯病发病规律

松赤枯病的发病规律如下:发病初期:通常在5月,此时月均温度约为19.5~19.9℃,是病害开始出现的时期。高发期:6月至9月是病害的高发期,月均温度在20.3~22.9℃,月降雨量在68.2~346.6毫米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4%~86%。特别是7月,降雨量增至247~298.2毫米,平均相对温度在86~89%之间...

松赤枯病发病规律

水稻颖枯病发病规律

水稻颖枯病的发病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病原菌的越冬与初次侵染:水稻颖枯病的病原菌以分孢器的形式在病谷粒上越冬。春季,病菌通过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的媒介,借助风雨传播。侵染时机与条件:当水稻进入抽穗扬花阶段,特别是在暴风雨天气下,稻穗间的摩擦容易形成伤口,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暴...

水稻颖枯病发病规律

导致病害加重。此外,农业管理对病害的发生也有影响。偏施或过施氮肥,使植株生长过于旺盛,成熟延迟,这会增加病菌侵袭的机会。而且,稻田倒伏时,地面的温度和湿度较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从而导致病粒数量增加。因此,合理施肥和管理水稻生长环境对于防治颖枯病至关重要。

杉苗赤枯病发病规律

杉苗赤枯病的发病规律如下:1. 病菌越冬与孢子萌发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 孢子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只需两小时左右即可萌发。2. 孢子传播与侵染 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 孢子从伤口或垂死的组织侵入苗木,能够进行多次侵染,病叶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3. 病害扩展与蔓延 病害...

松赤枯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病斑可出现在针叶的任意位置,通常叶尖枯死是主要的症状。【赤枯病的发病规律】赤枯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在树上的残留叶片及地面的落叶中越冬。越冬孢子的萌发率可高达70%以上,且在适宜湿度下,两小时内即可完成萌发。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全年度都有散发可能,但主要传播期集中在5月...

水杉赤枯病发生规律

水杉赤枯病的发生规律如下:病菌越冬形式:病菌在其寄主植物的组织中以菌丝体的形式度过冬季。孢子产生与传播:次年4月到5月期间,病菌会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孢子借助风雨的力量进行传播。感染过程:孢子在遇到适宜的条件时,会通过气孔进入寄主,形成最初的感染阶段。大约20天后,植物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水稻僵苗原因是什么?

主要症状是: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深绿,分蘖少。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逐渐出现黄褐色到赤褐色斑点,并连成条斑。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出现叶缘破裂的症状以至于枯死。原因是土壤有效钾供应不上,例如在砂性强的土壤或漏水田;间接原因可能是过量偏施氮肥,造成氮钾营养严重失衡而诱导水稻缺钾;还可能...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