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白发酵多少天才不会那么臭了?
一、自制鱼蛋白有氨气怎么办呢
鱼蛋白发酵过程本是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养分的过程,常用于果蔬追肥。但制作时若氧气不足或杂菌过多,容易产生硫化氢、氨气等副产物。实际操作中发现,添加含淀粉类物质(如过期面粉)或EM菌原液,能提前完成发酵(约20天),避免异味累积。
二、自制鱼蛋白过程中出现氨气该如何处理
当使用南极磷虾或秋刀鱼等高蛋白原料时,适当延长初始发酵时间至7-10天,待pH自然下降后再密封,能有效减少异味产生。发酵完成的标志是液体呈棕褐色且带酒香味,此时氨基酸含量可达18%-22%。
三、自制鱼蛋白期间出现氨气该用什么办法处理
液体表面出现白膜属于正常现象,若变黑绿需弃用。发酵周期夏季约15天,冬季延长至30天。知识延伸:鱼蛋白肥制作初期(3-5天)释放少量氨气属正常代谢,但持续不散说明氮素过剩。成熟肥液应呈红棕色无刺鼻味,使用时稀释50-100倍。搭配柑橘类果皮可抑制异味,木炭屑吸附效果佳但需过滤。
四、鱼蛋白自制配方比例
2. 加入EM菌和水,装入密封容器(留20%空间排气)。3. 常温发酵15-30天,每天搅拌或放气1次。4. 完成后过滤,稀释50-100倍后用作叶面肥或冲施肥。2. 鱼蛋白水解饲料(用于水产或畜禽)酶解法配方:鱼粉或鱼下脚料:100公斤 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0.5-1公斤 水:适量(保持湿润即可)磷酸或...
鱼蛋白自制配方
按鱼料:红糖:EM菌=100:10:1的比例混合,装入密封桶中,注水至80%容量(留出发酵气体空间)。厌氧发酵 夏季发酵15-20天,冬季需30天左右。 每日排气:打开密封盖释放气体,避免胀桶。终点判断 成功标志:液体呈棕褐色、无悬浮物,散发酱油般醇香。若发黑或恶臭则需废弃。三、使用技巧稀释比例 叶面...
在自制鱼蛋白期间有氨气产生该如何是好
自制鱼蛋白出现氨气,核心解决办法是调整发酵环境、增加碳源并加快分解速度。鱼体腐烂发酵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会生成氨气。由于鱼蛋白通常采用密封发酵工艺,缺氧状态下的氮循环受阻是关键诱因。此时发酵容器必须每天开盖放气,同时按以下方法处理:1. 碳氮比调配 每公斤鱼杂添加200-300克红糖或...
要是在自制鱼蛋白中发现有氨气该怎么解决
混合后需重新密封发酵7天,每天开盖搅拌10秒释放气体。优质鱼蛋白发酵完成时呈深褐色浆状,散发酸香味而非刺鼻氨味。正常发酵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碳,若大量产生刺鼻气体,往往提示原料污染或密封不足。发酵物稀释50倍后可用作叶面肥,富含小分子氨基酸,比直接填埋鱼内脏的利用率提升60%以上。
鱼蛋白为什么会发臭?
鱼蛋白发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鱼蛋白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有机物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然而,在微生物菌群建立之前,鱼蛋白中的有机物会被一些厌氧菌利用,产生难闻异味。其次,在鱼蛋白发酵过程中,如果未能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加快,而微生物的...
自制鱼蛋白时要是产生了氨气该怎么处理呢
搅拌后静置2小时,若仍有异味需重复操作。2. 调节碳氮比:添加木屑、碎秸秆等碳源物料,按鱼废料重量的30%混入,碳元素能吸收游离氨,同时平衡微生物代谢环境。3. 控制发酵温度:将容器移至阴凉处,保持25-35℃区间。高温会加速蛋白质分解产氨,可用湿布包裹容器辅助降温。发酵成功的鱼蛋白液体应呈深...
自制鱼蛋白的时候出现了氨气要怎么处理呀
2.常见错误规避: 过量鱼内脏堆积(建议碎块不超过5厘米)、缺氧环境导致腐败菌增殖、容器未留20%排气空间是导致氨超标的三大主因。使用EM菌剂或枯草芽孢杆菌可加快分解效率,实践中推荐将鱼杂与果皮菜叶按7:3比例混合,既能补充纤维素又抑制臭味。3.状态判断指标: 正常发酵鱼蛋白应释放淡淡酒酸味而...